蒙古國經濟陷困境 應加強中蒙經貿合作
國際先驅導報9月9日報道
蒙古國,這個北方鄰國似乎很少引起國內輿論的註意。然而近期,“蒙古國經濟陷入深度經濟危機”“蒙古國經濟瀕臨崩潰”“蒙古國政府勒緊褲腰帶”等關於蒙古國經濟方面的輿論在國內此起彼伏。
究竟蒙古國發生瞭什麼,為什麼蒙古國經濟狀況這一話題突然間冒瞭出來?蒙古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在哪呢?
新政府提出應對經濟困境計劃
蒙古國經濟的困境最早是由其新政府上臺後對外公佈的。
6月29日,蒙古國舉行議會大選,在野的人民黨一舉贏得76個議會席位的65席,執政的民主黨僅僅獲得9席;7月15日至16日,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舉行瞭備受矚目的亞歐首腦會議。7月30日,由人民黨組成的新一屆政府內閣組建完畢。
民主黨執政的過去幾年,蒙古國經濟低迷、外債劇增、黨派內鬥加劇,被外界認為是其在議會選舉折戟的主要原因。
8月9日,蒙古國新任財政部長喬伊吉勒蘇倫對外公佈瞭該國宏觀經濟、金融、外債和外國投資等方面的狀況,表示該國當前面臨嚴重經濟困難,國傢公共債務高築,直指此前執政的民主黨為剛在6月底贏得大選的人民黨留下瞭一個爛攤子。此舉引發蒙古國社會熱議,民眾驚呼“情況比此前想象得還要糟糕”。
隨後,剛失去執政地位的民主黨攻擊喬伊吉勒蘇倫的“揭醜”是誇大瞭事實的“雪上加霜”,在蒙古國營造瞭悲觀的氣氛,不利於國傢的發展。
8月15日,蒙古國新總理額爾登巴特就本國經濟形勢再次召開新聞發佈會,他表示此前喬伊吉勒蘇倫介紹的情況屬實。針對民主黨的批評,額爾登巴特說,當前蒙古國經濟形勢十分嚴峻,我們不能掩蓋事實,因為我們騙不瞭外國投資者。
在新聞發佈會上,額爾登巴特稱蒙古國新政府將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當前經濟困難局面,將致力於吸引外國投資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並將執行降低公務員工資等措施削減財政支出。
隨後,蒙古國新政府向議會提出瞭一系列應對經濟困境的計劃,包括加息、削減工資、延遲退休、取消對青少年兒童的補貼、停止政府招標、提高稅率等。但是,鑒於民眾的反對,提高稅率等方案已經被議會否決。
多因素導致經南投監視器專賣店濟增速持續下降
近年來,蒙古國經濟持續不振,增速持續下降。根據蒙古國國傢統計局數據,2015年蒙古國經濟增速僅為2.3%。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對於蒙古經濟的預測,今明兩年的增長率僅分別為0.1%和0.5%,基本陷入停滯狀態。
一個月來,蒙古國貨幣圖格裡克貶值超過10%,對美元匯率創下歷史新低。
盡管蒙古國經濟形勢在近期引發關註,但實際上,蒙古國經濟困難局面已經持續幾年,由多重內外因素疊加而成。
首先,近年來,蒙古國外來投資不振。2011年,在礦業發展和外資湧入的帶動下,蒙古國經濟實現瞭17.3%的高增長率。但是,2012年,蒙古國議會通過《戰略投資法》,對外資實行嚴格限制,隨後蒙古國外來投資驟減。2013年,為阻止外資下降趨勢,蒙古國議會通過新《投資法》,但是蒙古國惡劣的投資環境依然讓很多外來投資望而卻步。
8月25日,蒙古國國傢大呼拉爾主席(議長)恩赫包勒德在議會非例行會議開始當天說,2011年蒙古國吸引瞭46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隻有3500萬美元,這表明外國投資者已經對蒙古國失去信心。
其次,蒙古國國內政治鬥爭激烈,民粹主義和資源民族主義盛行,缺乏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大環境。
自2012年蒙古國民主黨贏得議會選舉並組建政府以來,人事變化頻繁、執行率低下、政策朝令夕改,黨內一些政客民粹主義和資源保護主義傾向明顯。每逢重大投資項目,一些政客裹挾國內的民族主義氣氛,置國傢和百姓利益於不顧,阻撓項目的順利實施。尤其在一些大型礦業項目上,民主黨內部意見不統一,導致錯失發展良機。
在今年3月底舉辦的蒙古國經濟論壇上,蒙古國總統和總理均對蒙古國當前經濟困境進行反思。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指出,當前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蒙古國近幾年糟糕的政治現狀,一些政治傢為瞭選舉而進行不負責任的政治表演,一些議員置國傢利益於不顧,阻止一些大型礦業開發項目。
時任蒙古國總理賽汗比勒格也批評一些政治傢打著“愛國”的旗號來阻止相關大型礦業項目的進展,影響瞭蒙古國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
但是在論壇的閉幕致辭中,同出自執政黨的時任議長贊達呼·恩赫包勒德(區別於現議長米耶貢佈·恩赫包勒德)公開反對總統及總理的觀點,稱總統因聽信謠言導致瞭錯誤的判斷。
此外,蒙古國經濟發展模式單一,也容易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蒙古國自然資源豐富,煤、鐵、銅、金、鋁、鉬、鈾、石油、螢石和稀土等資源儲量大,開采程度低。據統計,礦業已經超過畜牧業成為蒙古國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占整個國民經濟比重的近20%,占政府財政收入接近一半,占出口總量的80%左右。礦業也是外國投資最為關註的領域。
但近年來,隨著煤炭、銅礦等蒙古國主要礦產資源價格驟降,導致其出口收入下降嚴重,財政收入也受較大幅度影響。
擺脫經濟困境重在行動
蒙古國擺脫困境首先需要革新經濟發展思路。
記者觀察到,過去幾年,蒙古國部分民眾已經認識到蒙古國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一些打著愛國旗號激進做法的民意支持有所下降,不少民眾已經厭倦瞭政客為瞭小集團和個人利益政治鬥爭,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慘敗也反映出蒙古國選民對其內鬥嚴重的失望,民眾普遍急切期待人民黨領導的新政府能夠振興經濟,給百姓生活帶來切實好轉。
而人民黨在今年議會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新政府在施政中遇到的阻力將減弱,未來四年,蒙古國具備瞭政策法律環境改善、政治爭鬥減少南投監視器店的客觀條件,為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提供瞭機遇。
能否抓住這些蒙古國經濟發展有利的政治機遇,能否吸取此前蒙古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教訓,能否引導蒙古國走出狹隘保守的社會氛圍,將成為人民黨未來引領蒙古國經濟發展的考驗。
同時,變資源為財富需要通過切實的行動來實現。國土遼闊、資源豐富、隻有三百萬人口的蒙古國,擁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物質基礎。在各種場合,不少蒙古國專傢學者驚呼,蒙古國是當前世界上唯一的資源豐富、沒有經歷戰亂,卻經濟發展落後的國傢。
在蒙古國南部,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和塔溫陶勒蓋煤礦這兩個世界級大礦一直成為南投監視器工程蒙古國社會討論的熱點,盡管錯過瞭這些大宗礦產品價格高企的時期,但一旦大礦業項目合理啟動開發,將對拉動蒙古國這樣的小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除瞭礦業以外,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也是支柱產業。但是,蒙古國畜牧業生產方式落後,經濟效率低,主要隻是滿足國內的肉類和奶制品需求,畜牧業加工產業發展嚴重滯後。目前蒙古國畜產品出口量十分有限,其產生的經濟效益與蒙古國畜牧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如何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也將成為蒙古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大看點。
應加強中蒙經貿豐原監視器安裝合作
蒙古國作為內陸國傢,隻有中俄兩個鄰國,地理位置決定其與中俄發展經貿關系的便利性和排他性。但是除瞭在能源和鐵路運輸上與俄羅斯關系緊密,俄蒙兩國在其他經貿合作領域互補性不強。當前,中國作為蒙古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之一,中蒙經濟發展擁有廣泛的互補空間。
但是,長期以來,蒙古國不僅在外交上尋求與中俄以外的“第三鄰國”發展政治外交關系,在經濟發展上也尋求避免過度對中國的依賴,一直謀求增強與美、日、歐、韓等其他國傢的經濟聯系,但受其地理位置限制和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第三鄰國”在促進蒙古國經濟發展上的作用有限。
分析人士指出,蒙古國在經濟上傾向“第三鄰國”這一舍近求遠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與蒙古國國情相矛盾,也增加瞭蒙古國經濟發展的成本。隻有充分發掘近在眼前的中國“超級市場”,加強中蒙經貿合作,尤其是現階段通過蒙古國自身的“草原之路”倡議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切實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蒙古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才會步入正軌。(記者發自烏蘭巴托)
【摘要】
民主黨執政的過去幾年,蒙古國經濟低迷、外債劇增、黨派內鬥加劇,被外界認為是其在議會選舉折戟的主要原因。隨後,剛失去執政地位的民主黨攻擊喬伊吉勒蘇倫的“揭醜”是誇大瞭事實的“雪上加霜”,在蒙古國營造瞭悲觀的氣氛,不利於國傢的發展。
國際先驅導報9月9日報道
蒙古國,這個北方鄰國似乎很少引起國內輿論的註意。然而近期,“蒙古國經濟陷入深度經濟危機”“蒙古國經濟瀕臨崩潰”“蒙古國政府勒緊褲腰帶”等關於蒙古國經濟南投監視器價格方面的輿論在國內此起彼伏。
究竟蒙古國發生瞭什麼,為什麼蒙古國經濟狀況這一話題突然間冒瞭出來?蒙古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在哪呢?
新政府提出應對經濟困境計劃
蒙古國經濟的困境最早是由其新政府上臺後對外公佈的。
6月29日,蒙古國舉行議會大選,在野的人民黨一舉贏得76個議會席位的65席,執政的民主黨僅僅獲得9席;7月15日至16日,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舉行瞭備受矚目的亞歐首腦會議。7月30日,由人民黨組成的新一屆政府內閣組建完畢。
民主黨執政的過去幾年,蒙古國經濟低迷、外債劇增、黨派內鬥加劇,被外界認為是其在議會選舉折戟的主要原因。
8月9日,蒙古國新任財政部長喬伊吉勒蘇倫對外公佈瞭該國宏觀經濟、金融、外債和外國投資等方面的狀況,表示該國當前面臨嚴重經濟困難,國傢公共債務高築,直指此前執政的民主黨為剛在6月底贏得大選的人民黨留下瞭一個爛攤子。此舉引發蒙古國社會熱議,民眾驚呼“情況比此前想象得還要糟糕”。
隨後,剛失去執政地位的民主黨攻擊喬伊吉勒蘇倫的“揭醜”是誇大瞭事實的“雪上加霜”,在蒙古國營造瞭悲觀的氣氛,不利於國傢的發展。
8月15日,蒙古國新總理額爾登巴特就本國經濟形勢再次召開新聞發佈會,他表示此前喬伊吉勒蘇倫介紹的情況屬實。針對民主黨的批評,額爾登巴特說,當前蒙古國經濟形勢十分嚴峻,我們不能掩蓋事實,因為我們騙不瞭外國投資者。
在新聞發佈會上,額爾登巴特稱蒙古國新政府將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當前經濟困難局面,將致力於吸引外國投資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並將執行降低公務員工資等措施削減財政支出。
隨後,蒙古國新政府向議會提出瞭一系列應對經濟困境的計劃,包括加息、削減工資、延遲退休、取消對青少年兒童的補貼、停止政府招標、提高稅率等。但是,鑒於民眾的反對,提高稅率等方案已經被議會否決。
多因素導致經濟增速持續下降
近年來,蒙古國經濟持續不振,增速持續下降。根據蒙古國國傢統計局數據,2015年蒙古國經濟增速僅為2.3%。根據亞洲開發銀行對於蒙古經濟的預測,今明兩年的增長率僅分別為0.1%和0.5%,基本陷入停滯狀態。
一個月來,蒙古國貨幣圖格裡克貶值超過10%,對美元匯率創下歷史新低。
盡管蒙古國經濟形勢在近期引發關註,但實際上,蒙古國經濟困難局面已經持續幾年,由多重內外因素疊加而成。
首先,近年來,蒙古國外來投資不振。2011年,在礦業發展和外資湧入的帶動下,蒙古國經濟實現瞭17.3%的高增長率。但是,2012年,蒙古國議會通過《戰略投資法》,對外資實行嚴格限制,隨後蒙古國外來投資驟減。2013年,為阻止外資下降趨勢,蒙古國議會通過新《投資法》,但是蒙古國惡劣的投資環境依然讓很多外來投資望而卻步。
8月25日,蒙古國國傢大呼拉爾主席(議長)恩赫包勒德在議會非例行會議開始當天說,2011年蒙古國吸引瞭46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隻有3500萬美元,這表明外國投資者已經對蒙古國失去信心。
其次,蒙古國國內政治鬥爭激烈,民粹主義和資源民族主義盛行,缺乏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大環境。
自2012年蒙古國民主黨贏得議會選舉並組建政府以來,人事變化頻繁、執行率低下、政策朝令夕改,黨內一些政客民粹主義和資源保護主義傾向明顯。每逢重大投資項目,一些政客裹挾國內的民族主義氣氛,置國傢和百姓利益於不顧,阻撓項目的順利實施。尤其在一些大型礦業項目上,民主黨內部意見不統一,導致錯失發展良機。
在今年3月底舉辦的蒙古國經濟論壇上,蒙古國總統和總理均對蒙古國當前經濟困境進行反思。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指出,當前經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蒙古國近幾年糟糕的政治現狀,一些政治傢為瞭選舉而進行不負責任的政治表演,一些議員置國傢利益於不顧,阻止一些大型礦業開發項目。
時任蒙古國總理賽汗比勒格也批評一些政治傢打著“愛國”的旗號來阻止相關大型礦業項目的進展,影響瞭蒙古國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
但是在論壇的閉幕致辭中,同出自執政黨的時任議長贊達呼·恩赫包勒德(區別於現議長米耶貢佈·恩赫包勒德)公開反對總統及總理的觀點,稱總統因聽信謠言導致瞭錯誤的判斷。
此外,蒙古國經濟發展模式單一,也容易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蒙古國自然資源豐富,煤、鐵、銅、金、鋁、鉬、鈾、石油、螢石和稀土等資源儲量大,開采程度低。據統計,礦業已經超過畜牧業成為蒙古國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占整個國民經濟比重的近20%,占政府財政收入接近一半,占出口總量的80%左右。礦業也是外國投資最為關註的領域。
但近年來,隨著煤炭、銅礦等蒙古國主要礦產資源價格驟降,導致其出口收入下降嚴重,財政收入也受較大幅度影響。
擺脫經濟困境重在行動
蒙古國擺脫困境首先需要革新經濟發展思路。
記者觀察到,過去幾年,蒙古國部分民眾已經認識到蒙古國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一些打著愛國旗號激進做法的民意支持有所下降,不少民眾已經厭倦瞭政客為瞭小集團和個人利益政治鬥爭,民主黨在議會選舉中慘敗也反映出蒙古國選民對其內鬥嚴重的失望,民眾普遍急切期待人民黨領導的新政府能夠振興經濟,給百姓生活帶來切實好轉。
而人民黨在今年議會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新政府在施政中遇到的阻力將減弱,未來四年,蒙古國具備瞭政策法律環境改善、政治爭鬥減少的客觀條件,為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提供瞭機遇。
能否抓住這些蒙古國經濟發展有利的政治機遇,能否吸取此前蒙古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教訓,能否引導蒙古國走出狹隘保守的社會氛圍,將成為人民黨未來引領蒙古國經濟發展的考驗。
同時,變資源為財富需要通過切實的行動來實現。國土遼闊、資源豐富、隻有三百萬人口的蒙古國,擁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物質基礎。在各種場合,不少蒙古國專傢學者驚呼,蒙古國是當前世界上唯一的資源豐富、沒有經歷戰亂,卻經濟發展落後的國傢。
在蒙古國南部,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和塔溫陶勒蓋煤礦這兩個世界級大礦一直成為蒙古國社會討論的熱點,盡管錯過瞭這些大宗礦產品價格高企的時期,但一旦大礦業項目合理啟動開發,將對拉動蒙古國這樣的小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除瞭礦業以外,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也是支柱產業。但是,蒙古國畜牧業生產方式落後,經濟效率低,主要隻是滿足國內的肉類和奶制品需求,畜牧業加工產業發展嚴重滯後。目前蒙古國畜產品出口量十分有限,其產生的經濟效益與蒙古國畜牧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如何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也將成為蒙古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大看點。
應加強中蒙經貿合作
蒙古國作為內陸國傢,隻有中俄兩個鄰國,地理位置決定其與中俄發展經貿關系的便利性和排他性。但是除瞭在能源和鐵路運輸上與俄羅斯關系緊密,俄蒙兩國在其他經貿合作領域互補性不強。當前,中國作為蒙古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之一,中蒙經濟發展擁有廣泛的互補空間。
但是,長期以來,蒙古國不僅在外交上尋求與中俄以外的“第三鄰國”發展政治外交關系,在經濟發展上也尋求避免過度對中國的依賴,一直謀求增強與美、日、歐、韓等其他國傢的經濟聯系,但受其地理位置限制和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第三鄰國”在促進蒙古國經濟發展上的作用有限。
分析人士指出,蒙古國在經濟上傾向“第三鄰國”這一舍近求遠的做法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與蒙古國國情相矛盾,也增加瞭蒙古國經濟發展的成本。隻有充分發掘近在眼前的中國“超級市場”,加強中蒙經貿合作,尤其是現階段通過蒙古國自身的“草原之路”倡議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切實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蒙古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才會步入正軌。(記者發自烏蘭巴托)
D9AAA8BC1CFA0B0E